close

一幅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畫〈明皇幸蜀圖〉,記錄著中唐時期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時,當唐玄宗正沈浸於長治久安之中,鎮守邊疆的安祿山趁機造反,兵陷長安,迫使玄宗倉促間離京避難,一行人輾轉跋涉,來到地勢險峻的四川。

( 明皇幸蜀圖 )

 

這幅畫同時也讓只讀過李白《蜀道難》長詩中“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凡夫俗子得到近乎寫實的視覺感受,一起讚嘆蜀地壯麗的山河景緻。( 霞客先前曾整理過此畫的欣賞文字於霞客部落格的『畫中有話』欄目中,讀者看官可前去參考閱讀。)

 

畫面中沿著右下方的兩座橋樑往上望去,『之』字形河谷將觀者的視線引向白雲繚繞的天際,由此分割出三座壯麗的山峰。


右側山嶺間,身著紅色衣袍的唐明皇騎在馬上,領著一隊騎旅自後走出,正待過橋 (以上為《明皇幸蜀圖》第一段對比於霞客的傻瓜照)


( 歷來皇帝都有宮廷畫家為其畫像,兩幅畫中的唐玄宗像極為神似 )

 

畫面中段有一部份人馬在山下空地歇息,在霞客逆走劍門蜀道,經過劍門關、廣元之後翻越秦嶺到漢中市之後,霞客更清楚的知道這畫裡中段的這塊空地,其實就是象徵著入數蜀之前的最後一塊綠地--漢中盆地 ( 俗稱『西北小江南』)

 




( 以上為《明皇幸蜀圖》第二段 )

 




( 今之漢中市市中心 )

 

而《明皇幸蜀圖》中更前方的隊伍則已深入左邊的峽谷之中。

 




( 類比於下圖:陜川公路,過了秦嶺大散關,往鳳縣望去之景觀 )

 




山路遙遙,一山過了還有一山,不知何時才能到達蜀地?

 

就好像在我們有限的登山經驗中,第一階段的攀爬累的只是肉體上的疲憊,最累的是那經過第二階段休息後又將踏上漫漫無盡的旅途,此時累的是那心理的茫茫無助,只要有機會碰上從山的那一頭來的人,總無法按奈地會問那對頭客說:還有多久才會到呀?

 




而對頭客總也會貼心地安慰著這失志窮途之人,答道:『加油!不一會兒就到了!』

 



畫家在描繪這崇山峻嶺時,巧妙地安排著畫面中左上方的從蜀地欲入關中的兩個斗笠平民,為這群倉皇逃難之人帶來一絲絲天府之國的新希望。畫面中這兩位對頭客所走來的棧道,應該就可以以霞客今晨所走過的『清風明月棧道』來代表。

 



另一代表為漢中市郊褒河縣石門水庫的石門棧道,這當然也不是古棧道,而是新造的觀光棧道。

 



( 石門棧道一角 )

 

這幅畫的原作者是誰?目前猜測很多,有說是唐代『大小二李將軍』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所繪,但又有更充足的考証說,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這幅「青綠山水」的典範作《明皇幸蜀圖》的年代是五代接近於晚唐時所畫的,原故宮的畫評上寫著:『以飽和不透明的青綠礦物性顏料層層疊染,然後再以清晰明確的墨線,勾畫稜角分明的輪廓,營造出山石塊面堅實的觸感,近乎寫實』。

 

 

 

這『近乎寫實』四字,在此次霞客蜀道行之後,霞客對這幅《明皇幸蜀圖》的理解可又更深了一層,肯定這作者必定是親臨實境走過這條道,霞客有幸從頭到尾和作者一樣走過這麼一遭『劍門蜀道』( 李白、杜甫也都走過 ),就算不知道作者是誰?什麼時候畫的?從今爾後,霞客與他、與《明皇幸蜀圖》的對話性以及臨場感也一定更強了。

 

 

城市霞客

 

2007/05/30  蜀道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