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孫子兵法》第七篇《軍爭篇》
在第六篇知道敵方的「虛實」之後,
當然就是立即而迅速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要有多迅速呢?孫武說:「後人發,先人至」。
也就是說當敵人有所行動後,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
以迂迴之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而行動時的方針就是:
疾如,其徐如,侵掠如,不動如
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前四句因日本戰國時代軍閥 武田信玄 各取一字「風林火山」,來製作成為他的軍旗,因而讓此四字聲名大噪。
古今中外,有多少將領與企業領導人能做到「風林火山」呢?
做不到「風林火山」的國家或企業在戰場上可有勝機?
讓霞客在課堂上為您說分明。

《軍爭篇》本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
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


其疾如風,
其徐如林,
侵掠如火,
不動如山,
難知如陰,
動如雷震。

掠鄉分眾,廓地分守,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故夜戰多火鼓,畫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卻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此用兵之法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