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人自古以農立國,多數過著靠天吃飯的規律生活,日復一日,伴著老農辛勤耕作的身影,那伴隨著一步步烙在田地的腳印,往往是馱著重犁、邁著沈重步伐的老牛。牛,是農村社會最親近的生產工具,牧牛,也是早期台灣農村社會裡常見的寫照之一。為了全家生計,課餘閒暇的農家子女必須共同分擔種田的勞務,而較年幼不勝勞動的孩童們,即樂得牽著牛隻四處放牧,或是牽到河畔飲水吃草、或是栓在樹下納涼嬉戲;牧童的那份悠然自在、無憂無慮,倒是農忙之餘難得的輕鬆畫面。 牧童手裡輕揮草鞭,輕哼著歌,宛如《擊壤歌》裡那位敲著泥土和歌的老漢,自在唱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但是此畫繪於風雨飄搖之南宋國難之際,風掃九洲摧作土,雨平四國滔成淚,黃牛之殷盼什麼?牧童在執著什麼?宋理宗趙昀只識“深宮玉食何從得,稼穡艱難豈不知?”的寓意又是否識得作者的另一番苦心。
隱者樂其悠怡,仁者憫其疾苦,勇者感其激奮,智者歎其憂恨,管他艾莉,敏督利還是海馬颱風,小農之心,常民所望,以食為天,自古皆然,天大地大,不若吃飯皇帝大, 只關心切身的三餐生計,不管官宦更迭,不也是升斗小民 宿命的一種阿Q心態?

作者介紹
李迪(西元十二世紀),河南河陽人。宣和時任職畫院,授成忠郎。紹興間復職畫院副使,賜金帶。歷事孝宗、光宗朝。畫花鳥竹石,有生意而具佳趣。

畫作說明
黃昏的時候,狂風暴雨。在一片溟迷雨氣之中,把柳樹的枝條,路邊的蘆茸,吹得倒成一面。兩條牛很吃力的逆風而行,牛上的牧童,一個戴著笙,拿著鞭,趕著回去。但另外一個牧童的箬笠,卻給風吹走,一副滑稽無奈的樣子。整張畫都用淡色烘染,淡濛濛的罩上了一層煙霧,雨絲風腳,凜凜逼人。筆墨精細而流暢,構圖巧妙,加上淡墨烘染,更添風雨欲來的寫實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