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伴隨著台灣過去由製造效率導向所驅動的經濟榮景,企管資訊在台灣也相對十分豐富,坊間最流行的企管書籍不虞匱乏,最ㄏㄤ的企管用語如同藍海策略、M型社會等大家朗朗上口,各類媒體報導也好、企業領導人也好,常常把『創意是企業發展原動力』、『沒有創意就是慢性死亡』的話語掛在嘴邊,所以要說現在不懂創意重要性的企業或員工可說是非常非常少數了。
要創意,但不能迷失方向
然而,創意是不是能保證企業的持續成長?則端看這創意能不能在目標市場中滿足客戶與否而定,所以說企業一方面要有新創意,但也不能迷失了道路方向。譬如說,能夠生產出四方型的西瓜,絕對是一種創意,但對於買西瓜切來吃、或打成汁來喝的客戶,在乎的就是西瓜甜不甜,而不在乎西瓜長的是圓的還是扁的了,那麼這樣的創意是不是能為企業產生效益,就有了一個大問號?
創意可以分為三大類
其實創意可以分為三大類:技術創意、策略創意與文化創意。
從圓西瓜到方西瓜是一種技術創意;消費者向來喜新厭舊,不同造型的西瓜的確會吸引人目光,產生特別的購買慾。
而假如能事先想:要是能把西瓜變成方的,那麼同樣重量的圓西瓜( 儲存體積為8xRxRxR 與方西瓜( 儲存體積4/3*π*R*R*R ),方西瓜能節省將近50%的儲存空間,也就是說在運輸成本或店鋪租金坪效方面可以降低50%、消費者在冰箱儲放時也能省50%空間,這樣這方西瓜技術就有可能變成一種行銷的策略工具,包括可以開拓新的運輸方式、新的銷售通路、新的客戶。如果可以實現的話,那麼這就是一種策略創意了。
柚子在台灣每年盛產的季節約是在中秋節前後,但在中秋節前後盛產的水果卻不止柚子一樣,那麼為什麼我們獨獨要品嚐柚子才有過中秋節的味道呢?那是因為中秋節吃柚子已經變成了中秋文化,就好像之後發展出來的中秋烤肉文化更甚於此,能創造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創意;假如所有西瓜農能集合起來,提出夠說服力的文創企劃,在農委會、文建會與相關企業的協助與配合,弄個西瓜與某個節慶的文化結合,說不定也可以有相當大的文創產值。
創意也有邊際效用遞減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邊際效用遞減這個概念,在同一方向上所做的創意發展也是有邊際效用遞減的。這種現象在技術創意上特別明顯,譬如說:第一次能生產出方型西瓜很稀奇,但如果繼續往在三角形、菱形、葫蘆形等去做創意發展,那麼消費者的滿意度就可能每況愈下了;策略的創意若不是有極大的顛覆,而只是相較於過去創意的改善,那麼所產生的企業效益也無法有效彰顯;文化創意很不容易深耕,但一旦形成文化,反倒是不容易改變了,就好像過中秋節再怎麼樣也要吃點文旦,沾點過節氣氛。
創意的整合
技術創意可以提升效率;策略創意能產生效能;文化創意則讓消費者產生一種美好的感動能量;過去台灣的企管經驗,技術創意與策略創意佳作連連,但文化創意卻鮮有成功的案例。當見到一顆方西瓜的時候就可以有三種不同創意發想,企業經營者若能在發展新事業時,能多將三種創意加以整合性的思考一下,相信必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紐西蘭Zespri奇異果應該算是三種創意整合的好範例 )
(作者邱天元為前台灣愛普生公司 幕僚長;目前擔任政大企管系EMBA班文化創意講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