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山行旅圖》裡的管理雜想
繪畫是華夏藝術裡很重要的一個類別,台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兩宋以降,將近一萬件神逸能妙的繪畫,而其中北宋范寬繪於西元1000年前後的《谿山行旅圖》可說是鎮院之首寶。
此畫的「規格」是:縱206.5cm(相當於今NBA職籃球員的平均高度),橫103.3cm(比1號木桿短一些),除了被稱之「谿山」的細水潺潺與大山危危,活的內容物則是畫面右下方微不足見,僅 一公分 高的兩位旅人、四頭騾馬,趕路於千仞山壑之間。
此畫經歷代文人名士鑑賞,累積了很多評論,當今專家學者也有方方面面的解析,在網路上點指一搜,就有將近五萬條線索,實在不需另一閒人在此多言,但因為藝術文化向來就是被多數企管人視為「不食人間煙火」,或許借這山水,從職涯與管理的角度還有一點雜想可分享,拉近專業經理人與藝文的距離。
不在此山中,方識真面目
一位成熟的專業經理人在領導一個組織的時候,往往需要不止是見樹見林的管理技術,更需要的是看山看水的高度與角度,蘇東坡在《題西林寺》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蘆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管理者的高度、角度給了最好的註解;而范寬則在此畫中給了一個「不在此山中,方識真面目」的多元視點,在起碼從遠到近的四層次群山之中,一條蜿蜒山徑引領這隊商旅由右至左快步前進。
找對方向比埋頭苦幹重要
這兩位旅行中的商人,他們明顯地是在工作,而不是休閒,最有可能的是趕著貨要交給老闆或顧客,他們完成工作的幫手就是那四頭騾子,前一人在揚鞭領路,還不忘回頭看看騾隊有沒有跟上?另一人在後壓隊督促,心想這次的交貨可千萬不能delay了。
其實,就算這二位「打工仔」不眠不休地工作、厲聲鞭策那四頭騾子(好比被管理的屬下),他們的進度、他們的業績、他們的成果,在重山峻嶺的眼中,都是極其微小的,與其擔心交貨會不會delay,還不如以平常心,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大山水之中,趕快找到人生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正確路徑。
Stand Under 才能 Understand
當我們為這兩位代表著「打工仔」辛苦工作而嗟嘆時,就在他們的右上方頭上,對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美景,竟有幾座氣勢雄偉的宮廷建築,不知是哪位事業有成的巨商富賈所建構的豪宅?有道是人越往高處爬就越有高度,越 能享受 君臨天下的成就感,但卻也因此孤落於崇山峻嶺之上,離庶民越來越遠,處高而不勝寒;而欲脫此困,最簡單的方法就像先前兩位商旅,越往低處站(Stand Under),這時才能理解(Understand),越是順著水往低處流,就越是通往草平原闊的事業坦途。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范寬的成長過程,曾師學歷代名家,後來覺悟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這師於人、師於物、師於心的三階段成長論,不也在告訴當今讀遍各類管理專書的專業經理人,是您該走入博物館、美術館探索一些人文啟發的時候了!
作者:城市霞客 邱天元
(現任政大商學院ETP文化講座主講人暨城市霞客文化與管理私塾主講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