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員工緊張兮兮、戰戰兢兢地向老闆報告如何改善一件客訴,老闆還沒等員工說完,就迫不及待地說:『Ok,I understand.』,也不曉的老闆是真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

 

 

 

以霞客對英文的理解,一個人在報告一件事之後,對方可以有幾種反應:

 

 

 

一‧I noticed. 我注意到了

 

 

 

二‧I see. 我看到了

 

 

 

三‧I see. I knew. 我知道到了

 

 

 

四‧I acknowledged. 我接收到了 ( I get it )

 

 

 

五‧I am aware it. 我意識到了

 

 

 

六‧I realized. 我體會到到了

 

 

 

I comprehended. 我已深入了解了

 

 

 

 

 

 

或許還有其他更多的表達方法霞客就不在這邊鑽研不少讀者看官一定馬上看出了,嘿!霞客你不就漏掉標題的那個大家最常用的『 I understand』了表達法了嗎?是的,霞客就是故意要漏掉,然後在這裡來說明的。

 

 

 

的確,以台灣人學英文的過程與經驗,包括大學聯考,『我了解』、『我理解』的英文翻譯其標準答案就是『I understand』了。

 

 

 

其實到底老闆有沒有理解?有沒有Understand?或許可以從超另類的角度來評論評論。

 

 

 

在約2500年前有一位哲學家姓李名耳( 因為其天生一對大耳 )誕生了,他一落地便是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子,故人們稱他為“老子”。老子的思想不但在千百年後影響著許多人,其哲學後來形成的道家體係,並與儒家、佛家並稱中國哲學三大家。




( 河南省 鹿邑縣 太清宮鎮 老子故里 )

(河南省鹿邑縣老子誕生處)

老子所著5000於字的道德經中闡述老子的人生哲學。『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而其『德』以抱一、柔弱、處下、無爭等為主。

 

 

 

道德經第六十六就說明了老子的『處下』哲學:

 

 

 

他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之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河南省 三門峽市 函谷關 老子騎牛雕像 )

 

 

 


它的白話文翻譯是:大海能成為一切河流的領袖,就是因為大海處在所有河流的下游。假如大海也想要以老大自居,想跑到小河的上面,小河就不會奔向大海,大海也不可能成為所有河流的領袖。要想成為萬民之上的領袖,就必須站在萬民之下;要想成為眾人的領導者,就必須把自己置於眾人的後邊。如果自己把自己看在萬民之上,百姓是不會擁護你的;一味地把自己當成了不起的領袖,百姓就不會買你的帳。因為能夠治理天下的,是天下人必須遵循的規律,而不是暴力征服與統治。要想天下人都爭不贏你,你就必須不與天下人爭……

 

 

 



2500年的歷史在風風雨雨的朝起代落、樓起樓滅的榮辱興替中過去了,然而今人在從小被教導要『力爭上游』的思想指導之下,仍然習慣於“處上”,既想成為一切河流的中心,又要跑到小河的上游;既想成為萬民之上的領袖,又不想站在萬民之下;既想成為眾人的帶路人,又不想做眾人的僕人。這樣的『Upper』、『 Stand 』的『處上』態度是矛盾的。

 

 

 




(各位讀者看官應該不難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看到不少口口聲聲說能洞悉趨勢、又能『有志者事竟成地』逆勢引領潮流的組織領導者與企業經理人吧,那麼霞客就在此省點筆墨,不再舉例說明誰是這些『Upper』、『 Stand』的人囉!)

 

 

 

其實,老子的『處下』也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裏的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裏的下。『下』也是老子所推崇的『道』,是各種物的運行規律,是每個人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老子又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在成就大事業的領導統御之中,想要成功,那就得依靠別人,事業要做的更大,就要靠更多人的幫忙,善用人就要為之下,就是處在對方之下,對人謙卑、尊重,這樣的處下,水到而渠成,不就是我們用來理解英文『 Under 』,『 Stand 』的角度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