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孫子兵法》第三篇 《謀攻篇》
在第一篇《始計篇》的『計』(Plan)以及
第二篇《作戰篇》的『算』( Estimate)之後,孫武依然慎戰,
所以第三篇講的是『謀』(Strategy)。
文章一開始有一段比較囉嗦,但邏輯卻很清楚的陳述:
全國、破國、全軍、破軍、全旅、破旅、
全卒、破卒、全伍、破伍...
讓聰明的讀者不禁覺得孫武怎麼這麼繁瑣?!
其實有過在大學裡開過幾門課(不是一次的演講)的老師
可能比較能感同身受,畢竟孫武面對一群文臣武將
講解《孫子兵法》13篇,肯定是超過一學期以上的課,那麼孫武做為授課老師,其諄諄告誡學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更何況孫武還要學子們去想想,還有沒有「不戰而能屈人之兵」的方法?最好是不要和敵人正式衝突、扯破臉,
所以,孫子在此篇說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前二者希望能兵不血刃(那有什麼具體方法、手段呢?),
就算落到後二者動兵,也還有很多心理破壞戰,
(有什麼具體實例可以來搞破壞呢?)
讓敵人戰力降到最低,而使我方勝算大增。
所有孫子說「知勝之道有五」。
最後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下,才能「百戰不殆」。
(詳細內容及其職場生活應用,於課堂上說明。)
城市霞客

《謀攻篇》本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閩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必以 全爭 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為縻軍﹔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
上下同欲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