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ear R:
謝謝你從遙遠的異鄉回應,霞客不太會操作一些電腦、網路上的指令,您用悄悄話回應過來的回應,霞客希望也能用悄悄話回應您,但已經準備好好為文回應您,那麼就把這回應文也當做一篇新文,也讓霞客的其他朋友也聞香聞香吧,希望您也別介意(霞客也會注意維持一定程度的privacy的)。其實讓不同的人見到我們的討論也是好事一件,對別人而言,相信也可以從中學習甚或對我們的討論有所指教。
 
霞客並沒有很遠抱負與大野心,但就做一個平凡人,以一個城市霞客blog抒發所想而已。霞客估計目前約有25~30人訂閱我的blog,好像幾天沒寫點感想都有點歉疚,加上經濟日報也邀霞客一週寫一篇來刊登,所以在沒有特別嚴謹的思慮下,隨興有感地寫了那篇《談文化準備》,其實事後自己再讀一遍,自己也覺得沒有辦法在1000字內表達我心中所想,疏漏的地方好多好多。
您所提Abraham Maslow運用於心理學的Hierarchy of Needs (1943).這當然是學過管理的人都知道的,但我有一部份是我文章還沒來得及表達的(可能再寫下一篇填給經濟日報下一次的邀稿囉!)
Maslow的Hierarchy of Needs談的是需求的動機(motives),
a 生理的需求 b 安全的需求 c 被接納的需求 d 自尊的需求e 自我實現。
在大部份的商業行為上都是符合這Hierarchy of Needs,認為「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但我個人認為在以商業行為來看文化消費這件事上,卻不一定是100%的符合。
我想說的是,舉個例:新竹園區某位科技新貴,努力工作,賺了錢,滿足了ab層,開始往cde層前進,因為他有能力去做文化消費,但他卻沒有足夠深度的文化準備(say 社會學、文學、美學、藝術、人性關懷等訓練),因此他開始競逐藝術投資市場,沒頭沒腦的去買一些炒作型的藝術創作,競相去買一張台幣一萬元的London Philharmonic來台的演出票菶等,表演者應景地演奏茉莉花、港都夜雨之類的曲子就爽的咧,High的咧!本質上他還是把文化消費當做買名車、住豪宅那樣以襯托自己身份地位為目的的思維下,去drive他的文化消費。
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就算有動機,但卻沒有正確的態度去認識文化,也因為他沒辦法認識文化的真諦,其實他也沒有辦法真正進入cde層
在這樣的前提下,台灣其實就算有再多的有錢人,他們也只是會去附庸高雅,對文化市場雖有總量的助益,但並沒有產生質的改變,而對創作者而言,也就仍然不能樂觀以對。
文化!文化呀!不應該只是個『自尊與自我的需求與實現』的面具,沒有經過文化的學習,就算再有錢,又怎麼有可能實現自尊與自我呢?
Maslow的需求金字塔和文化準備的金字塔是不見得重疊的,也多有人在經濟上不那麼富裕,但卻已經有了很深的文化準備了。
嗚嗚嗚!霞客寧可細細地讀一首經典好詩rather than 花一萬元去聽高檔樂團演奏霞客自己連基礎準備都還沒有的音樂會。
您在您的回應文的後半段寫的,坦白說都還是霞客不熟悉的領域,但可見到您的專業與長期對化創意產業的觀察積累,霞客只能認同,但無法回應,非常謝謝您提供那麼多新知,讓霞客可以好好學習。
 
祝 遠方的您  一切都好
PS:也造訪了您的blog,很有深度,明天霞客會用RSS訂閱
霞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