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些日子,霞客受友人之邀講古,邀講人問霞客要以什麼題目來講古?霞客順著話兒就答道,那就隨便說三道四吧!那好,就以說三道四為題吧。

 

 

霞客在編這一講以『三』、『四』為主題的講古時,友人C君剛巧從杭州靈隱寺參訪回台,引起霞客動機,開始敲打鍵盤整理一些與三生石有關的文字。



( 浙江省 杭州 市 靈隱寺站 )

 

 

北宋文人蘇東坡曾寫過一個有趣的小品故事《僧圓澤傳》,說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    話說圓澤是位得道的禪師,住持洛陽惠林寺【註】,有位俗家朋友姓李名源。

 

 

二人知己知心,知音知交至深。一日二人相約去參拜四川的青城山、峨眉山,却在決定怎麼去的路綫問題上有了不同意見。圓澤希望走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却堅持從湖北沿長江而上。

 

 

因早年李源捐家産改建惠林寺,二人有約定,意見不一致,就由李源來決定。所以最後他們是由長江水路入川。

 

 

圓澤彷彿自知不祥,嘆道:行止固不由人。    船到了一個叫南浦的泊岸,河邊有位懷孕婦人正在打水。圓澤當下落淚,對李源說:那是我下一輩子的親娘,她姓王。我得走了,去當她兒子去了。三天後你來王家看我,我會對你一笑作為證明。再過13年的中秋夜,請你到錢塘(今之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來與你見面。
    
李源將信將疑。到了黃昏,圓澤就圓寂了,王姓孕婦的嬰兒也呱呱落地。三天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果然對李源微笑。李源回到惠林寺,寺裡的小和尚說圓澤早已寫好了遺囑。

 

 

13年後,李源如約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去赴圓澤的約,果然又聽到一個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說話,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却回烟棹下瞿唐。

 

 

唱完牧童便不知所踪……

 

 

雖然物換移星移,生死蒼茫,李源見識了一世三生,參透典故,也爲後人留下了一段三生有幸的佳話。由於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而且人事時地物都記載得很詳盡,更讓這故事增添幾分真實性。

( 浙江省 杭州市 靈隱寺 三生石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三生石逐漸地與愛情有了關聯,緣定三生更是愛情小說中常用的詞。中國最著名小說紅樓夢裡的寶黛戀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 浙江省 杭州市 靈隱寺 三生石 )

 

 

自有蘇東坡的《僧圓澤傳》故事以來,三生石一直都是站立在杭州的西湖邊上的,在蓮花峰東麓,與飛來峰相接,也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要如何去尋找三生石呢?首先,要先到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 遊人真的很多,真搞不清方向就開口問 )

 

 



( 浙江省 杭州市 靈隱寺 咫尺西天照壁 )

 

 

往前行去,道旁有條清澈小溪。沒多遠便見一座小石橋,過橋,由小路上山,沿著石階,十分鐘不到,便見到三生石了。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

 

 




( 浙江省 杭州市 靈隱寺 三生石跡 )

 

 

此處偏離遊人如織的靈隱寺主景點線,幾無人煙,就算有人經過,如果不知道這三生石典故的人來看,這石頭一點也不起眼,只是上面鐫了字,頂多讓人覺得這塊大石可能有些來頭。

 

 

倘若是像霞客這樣事先知道三生石的典故,再尋線而來的游客,站在這三生石面前可就令人感動顫抖了。

 

 


三生代表著前世、今生、來世,在這裡隨隨便便看到的人是不是霞客十三年前、還是前世、還是三世前許下諾言的對象呢?如果真有的話,那會有什麼後續發展呢?

 

 

當下霞客不斷段地端詳周圍是否有什麼異聲異樣?看看在這場景中真有那麼一個三生有緣的人嗎? 霞客來了,但三生石周圍竟無半個人,是霞客來晚了?還是那位緣定三生的人失約了?亦或相約一定要在浪漫的中秋夜?

 

 

這麼浪漫有名的三生石就這麼海不枯、石不爛地站在這杭州靈隱寺的邊上,相信輪迴的霞客就靜靜立著,一個人陶醉在這三生石故事的所有三生可能之中。

 

 

李源和圓澤彼此不忘承諾,成就了一段隔世信守的友誼。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不要說前世曾經和某個人相約在三生石畔再見,就算在今生所做過的承諾,或許我們也早已忘了。

 

 

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纏綿的句子是那麼熟悉而能上口,西湖靈隱寺的三生石也千年來一直都在。

 

 

今天的有情人經常輕易地說緣定三生,若明白其中原委,也更該知道這諾言的分量。今天霞客與新朋友見面時,遞出霞客有印有杏花(幸之諧音)設計圖案的名片,倘若收到名片的對方也知道這三生石的故事,那麼希望對方也能了解霞客所說的與您結緣,『三生』有幸,是有多麼地『三生』厚重有力了。

 

 

城市霞客 2007/08/10 1994年初遊杭州於台北

 

 

【註】:

 

 

惠林寺,原先是唐朝代宗時河南洛陽城內,光祿卿李登府第,因安祿山叛變洛陽被陷,李登據守,不肯降賊,因寡不敵衆而被殺。其子李源捐獻而成爲佛寺。

 

 

李源年少時,生活豪奢,交游甚廣,嗜好音樂,善於歌唱,在當時有點名氣。但自父親死後,他發誓:不做官,不取親,不吃肉,獨居惠林寺中五十多年,成爲在 家修行 居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城市霞客 的頭像
    城市霞客

    metroshack的部落格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