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經濟日報文化創意版《文化管理學》專欄
青銅明鏡與管理哲思
在公元前三千年前華夏文明就有了青銅製器,隨後在文明發展中,青銅製品除了做為生活中的實用器、樂器、兵器等,在政治管理上更提升到祭典用的禮器。然在一般博物館所陳列的青銅器,因多年氧化結果,早失當年的金光奪目,而個個呈現黑綠的怪形異體,不受大多數訪客的青睞,今天就由管理的觀點,連結兩段青銅明鏡的故事,希望引起大家的興趣。
青銅鏡到底是什麼時候問市的?史學界也很難給個正解,不過從西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國第一美女西施做吳王夫差妃子時,還是利用井水當鏡子梳理儀容,起碼這個時期的青銅鏡的照映品質還不是很好。
不過到了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皇宮就傳說有一面寶鏡,此鏡有一特殊功能:它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秦始皇但見「膽張心動者」,全部作為有異心者而殺之。
其實極有可能此時的青銅鏡因為科技的水平不到,無法在青銅在獲得一光滑的表面,用來照人的面容,只恐怕是扭曲不成人形,因此從正確反射形體這個功能來看,這時的青銅鏡應該還是一件不成熟的科技瑕疵品。但聰明的領導人卻利用青銅鏡成為管理功具,使屬下員工皆不敢有二心,還在歷史產生了「秦鏡高懸」這一成語。
後來劉邦佔咸陽,蕭何勸他不取金銀財寶,僅裝走宮裏的圖書、再就是這面秦鏡。漢末群雄逐鹿,秦鏡又不知流落何處?
直到公元626年後,唐太宗獲得天下後,下詔修建永安宮,才在地宮中挖出這面秦鏡,房玄齡與魏徵邀請太宗親臨察看,請想像是今日行政院、監察院院長陪同總統去探勘一件,上了當日電視新聞台Breaking News的大事現場,隨後就留下了這段名傳千古的明鏡之說。
房玄齡與魏徵對秦鏡的介紹後,左右的馬屁大臣都會恭喜太宗獲得這一神器,並建議太宗慎重地建一座宮殿來儲放這秦鏡,爾後若有員工二心,就拿這面鏡子來照,肯定是更勝檢察總長所率領的特偵組,更快能讓是非黑白分明。
但唐太宗做為華夏文明中的傑出領導人,慨然說道:「朕要此鏡何用?朕早得到一面勝於秦鏡千倍、萬倍的明鏡了!」
房玄齡不解,問道:「陛下的明鏡何在?」
太宗手撫著魏徵之肩說:「魏愛卿者,朕之明鏡也!」
又正色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卿常諫於朕,使朕得以明得失興替,實為一明鏡!」 且不管魏徵是不是盡職的監察院長,但當太宗撫著他的肩、在眾臣面前說出上面那些話後,肯定這位魏姓員工這一輩子就願意為這位主子「士為知己者死」了。
以上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如果換做是今日事業有成的董事長、CEO執行長們,當您獲得世俗上的至寶(經營上的成就時),就在那發揮領導統御力的秒殺之間,您有這樣的智慧去讚美您的員工,讓您的員工從此掏心掏肺地為您效命嗎?畢竟最後那面秦鏡也沒有落入其他人之手呀!
作者:城市霞客 邱天元
(前 台灣愛普生公司 幕僚長,現任政大商學院IMBA文化創意講座主講人)
http://www.wretch.cc/blog/metroshac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