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佚名(舊傳王齊翰)台北故宮博物院 追索浙派
絹本設色 ∕ 縱99.7 橫54公分
軸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 故事人物以及年代: 名畫新賞:想「壽」(享受) 多來拱壽 想「壽」(享受)
此圖作者軼名,但畫風與明代中期「浙派」大師吳偉相似,可能是吳偉畫派的作品。過去將此畫視為是五代畫家王齊翰的作品,應為誤傳。
明代浙派大師吳偉(1459~1508)的畫作特別偏好道教題材,他本身就與道教頗有深厚淵源,因此追隨者也多繼承這一類道教母題(motif)。
靈芝獻壽
畫名為采芝仙圖,因古代以芝(菌類植物,生於枯木,質堅不腐,有青、赤、黃、白、黑、紫六色,冠呈半圓形,冠及柄皆澤光如漆)為仙草,是延年益壽的藥材,故稱芝仙、靈芝或靈草,服用後能使人起死回生、紅顏不老,傳說中道教的仙人都是服用靈芝,才得以長生不老,後來引伸為祝賀壽辰的圖騰,這樣的圖像與畫題反應了一般「浙派」顧客的信仰與需求,不用太多言語解釋,就能博得顧客的歡喜。哪怕是到今日,送雞精、保健食品之類,還是逢年過節最佳的禮品。
畫中描繪為古時道教徒信仰的仙人-采芝仙,手捧大桃(應該算是超級大桃吧!),肩荷鋤頭,手掛盛著靈芝的籃子,腰間的葫蘆(與「福祿」諧音),後面有一隻仙鶴隨行,雖然只有采芝仙一人,但一身匯集「許多」壽品,頗有熱熱鬧鬧來「拱壽」的味道。此畫高度近100公分 ,寬度約54公分 ,觀者若以三步之遠來欣賞,特別顯得擬真切意。
只有現在活的好的人,才會希望活的老,有閒功夫想到這些靈芝、仙桃補品以及仙鶴相隨的人,想來都是口袋有足夠深度來做藝術品投資的有錢人吧,明初的江南商業發達,確實也產生了一層經商致富的商人階層,浙派這樣跳脫儒家內斂的束縛的畫風,提供這些逍遙自在的畫面來讓這些新貴們想想「壽」,想來這樣的日子也過的很享受的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