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霞客藝文推薦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約莫在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擔著「一日之所需」的賣貨郎,還是當時眷村、農村裡常見的景像,一根扁擔,挑著兩籃雜貨,遠遠就聽到他吆喝的叫賣聲,隨著身影的逐漸清晰,街頭巷尾的鄰居開始靠攏聚集。不管是孩子要的波浪鼓、麥芽糖,媽媽們打扮用的胭脂水粉,或是奶奶做旗袍大褂用的陰丹士林布,像小叮噹那取之不竭的神奇口袋,只要問一聲,他總能從那琳瑯滿目的雜貨堆變出來。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郎世寧的畫自成一家, 以寫實技法,顯其格調清雅與神情骨秀,筆觸細膩而無煩瑣之筆,觀其畫數幅,越看越喜愛,心折不已,雖不諳繪畫技法,卻也能淺略感受其意境,這也是郎世寧藝能上達文人雅士,但也有通俗易懂而無媚俗之態的高明。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攜眷倉皇逃難,自首都長安迢迢落跑到蜀地,明皇幸蜀圖即紀錄他至四川的情景。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自由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當年蘇東坡結束了多年貶逐生涯時,以寥寥數句感慨仕途多舛、遭貶流放的人生。在當時,世俗眼中的他是不如意的。47歲的蘇軾,抱著很接近現代中年失業的心情來到黃州,築書齋於面東之坡,於後號東坡居士。若以47歲為分水嶺,47歲以前的他是入世的、仕宦的蘇軾,但47歲以後的他,是出世的、人文的蘇東坡,他的文學、藝術,與食衣住行的生活點滴完美融和,東坡肉、東坡酒,讓一千年後的我們仍覺齒頰留香。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幅畫作於清朝皇帝乾隆時期,乾隆自24歲即位,足足當了60年的太平皇帝,由於文治武功各方面頗有建樹,先後平定幾次叛亂,鄰國也紛紛稱臣納貢,號稱「十全武功」;由於對豐功偉業志得意滿,乾隆自封「十全老人」,在當了一甲子皇帝後,始傳位給兒子嘉慶,並自稱太上皇。如此風光的皇帝,中國史上可謂無人能出其右。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臘梅山禽,簡而雅致,梅枝主幹呈優美的S形,側枝旁逸斜出,數點梅花點綴其間,一對白頭翁依偎枝頭,根部是一株盛開的蘭花沖淡了梅花的孤傲,即與梅花相映成趣,又在視覺上避免了畫面的頭重腳輕,而輕靈俊逸的瘦金體題詞更讓畫面熠熠生輝。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尊儒,其中儒家的五倫,貫穿幾千年來的中心思想,規範人、我關係和道德標準,根深蒂箇的價值觀不時提醒我們,什麼是「應該」或「不應該」。雖然儒家誠然是中國人文化的根基,但也禁錮不少自由奔放的靈魂、壓抑了許多原可揮灑自如的創意。可喜的是,在被套上儒家重重道德枷鎖之餘,我們仍有像老子李耳這樣瀟灑的先知,傳衍後世圓融豁達的智慧,讓人們在精神飽受箝制之際,仍有另一扇可以暢所欲言、自在呼吸的窗。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自古以農立國,多數過著靠天吃飯的規律生活,日復一日,伴著老農辛勤耕作的身影,那伴隨著一步步烙在田地的腳印,往往是馱著重犁、邁著沈重步伐的老牛。牛,是農村社會最親近的生產工具,牧牛,也是早期台灣農村社會裡常見的寫照之一。為了全家生計,課餘閒暇的農家子女必須共同分擔種田的勞務,而較年幼不勝勞動的孩童們,即樂得牽著牛隻四處放牧,或是牽到河畔飲水吃草、或是栓在樹下納涼嬉戲;牧童的那份悠然自在、無憂無慮,倒是農忙之餘難得的輕鬆畫面。 牧童手裡輕揮草鞭,輕哼著歌,宛如《擊壤歌》裡那位敲著泥土和歌的老漢,自在唱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