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4《江山多嬌之英雄折腰》(下)上課通知及內容說明
--談民國以後中國畫家相競之畫風,以及他們的愛情韻事
日期:05/14(星期五)
場地:老地方16樓
時間:19:30~22:00
各位學長、學姊:
因為內容豐富,所以還是把《江山多嬌之英雄折腰》分成了(上)(下)兩講,為了比較完整地介紹民國以後的畫家,霞客在上週能先介紹了那些畫家們所處的大動盪年代—十九世紀未前後的大環境,就以中日簽定《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的1895為中間點,那時候在教育、文學、音樂的發展上有哪一些變革?為什麼在那樣的動亂的年代,可以有那麼多傑出的人才誕生?也因為這些傑出的人所推動的變革,那時代的繪畫也有了更大範圍的創新。
在連三首跨時代與上海有關的歌曲引領下,霞客首先介紹了清末繪畫的兩個畫派—華東的海上畫派(海派)三任與嶺南畫派(粵派)二高一陳,然後由最有名的老廣—孫文開始介紹起,接著梁啟超、清華四大導師、五四運動的一票推動新漢語文化白話文的學者大家、開創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推手,一共32位在那時代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物,這樣大家就更清楚那時代,除了軍事上的戰爭與政治上鬥爭之外,文化這領域是怎麼樣的與時俱進、大步向前。
有了上週的鋪陳與準備,這樣我們本週介紹黃賓虹、齊白石、劉海粟、徐悲鴻、溥心畬、張大千、林風眠、 黃 君璧、潘玉良、常玉、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等人就容易上手了,我們可以更容易了解他們的畫風、了解他們的藝術成就與他們的政治選擇之間的關係,當然文人總是風騷的,一窺他們的情史雖然有點八卦,不過卻也似乎是他們不斷有創作的活力來源。
有了以上的認識,我們可以知道,在那段時間,大陸與台灣的藝文發展好像是兩條不同的線,關連性不是特別強,台灣因為是日據的關係,一些發展的脈絡與日本的關係強一些,霞客特別這樣的安排,在了解了大陸的脈絡之後,就更方便我們易連結上5月21日 的那一講《藕斷絲連之落地生根》(談台灣二十世紀以來的藝文發展)了。
歡迎大家繼續蒞臨現場聽講。
霞客敬邀
留言列表